河南小麦已成熟,农民为啥“不愿意”收割?作为本地人告诉你真相

zqlb4d1e1

时间 2024年5月19日 预览 23

转载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370593141692400154/

首发·笔尖上的伊伊

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河南农村人,这几天,村里面陆陆续续开始收割小麦了,本来这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,毕竟辛辛苦苦几个月,是要见到成果的时候了,但是很多人却都高兴不起来,甚至有很多人都想着不如不收割了,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想法呢?这个,作为本地人,并且家里也有数十亩小麦的人可以告诉你真相。

其一,天气原因。一方面,收割前,今年虽说没有大雨天气,但却遇到了大风天气,很多小麦还没成熟就倒在了地里,扶肯定是扶不起来,收割机呢,又不愿意下地,而且就算下地,这些倒地的也白白浪费了。另一方面,根据天气预报显示,最近一段时间又有雨了,些农户就担心,如果现在收割,小麦会不会受潮发霉,从而影响品质和售价。

真的是应了一句话“农民是靠天赏饭的”,对于这种天灾,我们真的是没有任何办法,当时看着大片大片的麦子倒下的时候,我家里人还问了我一个问题“这种情况,国家会有补助吗?”说实话,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,因为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。所以正是因为天气原因,不是大风大雨,就是干旱,他们对天气的担忧使得他们对收割持有一种谨慎的态度。

其二,天气因素只是导致农民收割动力不足的一部分原因。更为重要的是,粮食价格的低迷让农民们感到种粮无利可图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小麦的价格普遍偏低,而种植成本却在不断上升。

为此,我特意算了一笔账:种一亩小麦,投入的成本包括化肥180、种子120、水电30、病虫害维护费用40,还有收割费用50,也就是说不算人工成本的话,一亩地大约需要花费420元,而收获的小麦能卖出多少钱呢?

现在我们这边的收购价是1.15元/斤,而我家今年一亩地大概收了450斤左右(如果晒干的话,肯定还要少一点的),也就是说一亩地的收益大概是是520,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,辛辛苦苦忙了三四个月,最后只有不到100 的收益,这样的投入产出比让许多农民感到心灰意冷,所以也因此失去了种植粮食的积极性。

面对这样的困境,我们不禁要问:如何才能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?如何才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?所以我们希望政府能够适当的提高粮食收购价格、加大农业补贴力度、优化农业保险制度等,让农民在种粮过程中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这样才能一定程度的激发农民的种地热情。

不仅如此,其实现在时代不同了,我们需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。传统的粮食种植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。我们需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,从单一的粮食种植向多元化、高效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。例如,可以发展特色农业、生态农业、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,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。当然这肯定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,不过适当的转变是必须的。

好了,差不多了,天又阴了,不知道会不会下雨,但是为了保险起见,我要去收麦子了!农民,真的不容易啊!对此,我还是想说的是,三农无小事,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愿意种地了,因为没有收益就算了,甚至有时候连成本都很难保证,这里还没有算过人工成本,所以希望能够重视起来!

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