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即将封关,外地人涌向海南岛,第一批新海南人后悔了吗

zq356ee

时间 2024年6月14日 预览 9

转载:https://new.qq.com/rain/a/20240524A04AXR00

2024-05-24 16:11·每日人物·发布于北京

你最终会选择在哪座城市生活?
在这件事上,经济学家查尔斯·蒂伯特的结论是,人们会选择去能满足自己最大偏好的城市,也就是“用脚投票”。
在即将全岛封关的海南,这样的人口流动现象正在发生。数据显示,2023年,海南省的人口增长达到16万人,位列全国第三。越来越多人选择离开大城市或故乡,移居到海南,成为新海南人。就在上个月,“海南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”的话题,也一度冲上热搜。
这些人中,有的人是为了更好的空气,有的是为了孩子的教育,有的是渴望新的机会,有的则是为了逃离内卷而疲惫的生活。每日人物与6名新海南人聊了聊他们的故事——成为新海南人,他们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,又得到了怎样的新生活?
文 |李清扬
编辑?|易方兴
运营?|小玉
逃离
到海南生活了以后,朱磊才知道,不是所有百香果都是偏酸的,“也有甜的”。
他来到海南快一年半了。海南气候温和,水果跟不要钱似的摆在街上,哈密瓜十块钱五个,香蕉一块钱一斤。他在海口的好地段租了一栋五居室的独立别墅,8500元,这个价格在北京同样地段只能租一个两居室。
他的别墅门口种了很多水果树。莲雾在北京几十块一斤,这边成熟了都无人采摘,挂在树上,红红的一大片。就是在这片土地上,他第一次尝到了自然成熟的百香果,才知道以前吃的都是没熟的时候摘下来的,“口感完全不一样”。
▲?海南的哈密瓜10元6个,先尝后买。图 / 受访者供图
除了水果,还有很多不一样。出门很少堵车了,空气更好了,连病都生的少了。来到海南后,他甚至觉得,一家人至少“躲过了三次流行病”。
朱磊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今年三十多岁。他本来像周围大多数人一样,遵循着最传统的成长模式,卷生活、卷工作,只是为了过上一种看起来四平八稳的人生。
但他想逃离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。2022年冬天,他决定,一家人一起离开北京,成为海南封关前的新海南人。
这几年,越来越多人像朱磊一样,从家乡移居到海南,成为新一代岛民。据海南省人民政府数据显示,2023年,海南省的人口增长达到16万人,位列所有省份的第三位。其中,不止素来偏爱温暖气候的东北“候鸟”人群,来自一线城市的人数也在增加。
到海南去,正变成人们寻找出路的新站点。2023年4月,“海南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”的话题冲上热搜。海南封关,意味着建立一个由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。简单来说,海南人以后做出入境生意会更便利,进口业务零关税,个人所得税全国最低,跨境资金流动也更方便。由于封关管理的对象主要是货物等,所以人员往来不会发生变化。恰逢其时,海南成为不少人改变生活的希望。
▲?2023年1月,海口,“回归家乡·投身自贸港”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现场人山人海。图 / 视觉中国
夏萏也想通过来到海南,改变自己的命运。她来自贵州,北漂十余年,和来自东北的丈夫在燕郊买了房,想通过积分落户拿到北京户口的船票。2021年,积分落户的尝试失败,她对继续留在这座城市感到失望。紧接着,丈夫所在的单位要从燕郊迁出的消息,成为最后一根稻草,“想赶紧找个地方移居”。
这时候,一位来自海南万宁的同事,提到了未来将要封关的海南。丈夫的学历符合人才引进的要求,正值孩子两岁半,距离三岁入学幼儿园只有半年,“觉得时间有点紧,就匆匆忙忙线上办了手续,直接过来了”。在那之前,她一次都没有去过海南。
魏贺仁也是奔着封关的机会而来。他是内蒙人,20年前背井离乡来到北京。第一份工作是在国企单位学厨,原以为可以转正落户,未果之后,在北京周边辗转多年。
有一次,姑姑告诉他:“考不考虑看看海南?正在发展自贸港,政策很好的。”
他一搜,想在海南落户,不需要买房,只需要在海南工作、租房,手握租赁证和居住证,交满半年社保,即可拿到海南身份证。
那时,魏贺仁对这遥远海岛的印象还停留在朋友圈。有人发去三亚参观南海观音的照片,他被震撼到,“心想真漂亮啊,什么时候我也去一次”。
▲?海南三亚南山寺南海观音。图 / 视觉中国
没想到他不仅去,还决定成为“新海南人”。尤其是听说海南还可能发展成“小香港”,他特别兴奋。下决定前,他把去海南的利弊一一写下来——
能不能适应潮湿的天气?“以前天天在厨房待着,早就习惯了。”
能不能接受工资降低?他在北京某京菜名店工作了多年,每月收入能达两万。去海南能拿到的工资必定比不过北京,但他能接受,因为觉得有发展前景。
他身上透出一股江湖的草莽劲,首先卖掉了车子,“断掉自己的退路”,留出一个月交接工作,行李比人更早,先到了海南。
2023年7月,魏贺仁怀着改变人生的理想,踏上了飞向海南的飞机。
孩子
一些人渴望成为新海南人,还有一个重要的推动力——孩子。
同样从北京去海南,汪萃的决定始于一次住院陪床。孩子体弱,每到冬天,总会感冒发烧,她数不清跑了多少趟儿研所。2020年冬天,女儿由于严重惊厥住院。她痛定思痛,萌生了换一个环境生活的念头,“发烧没法控制,除非去一个少感冒的地方”。
学籍也是摆在眼前的问题。她和丈夫在北京没有房子,孩子上不了好学校。她要找一个环境好、孩子还能解决上学问题的地方。丈夫在海南完成大学,有海南户口,加上夫妻俩手上有一点余钱,在北京房山和海南海口之间,他们选择了后者。
现在来海南的家长们,情况大致分为两类,一类是“不想卷了”,一类是为了竞争更小的高考通道而来。
在教育内卷这件事上,沈阳妈妈林芸曾是一个认真鸡娃的母亲。为了孩子读书,她在沈阳排名前几的重点学校片区买了学区房,放学和周末投入所有时间陪女儿写作业,带女儿穿梭于各个补习班之间。
每当结果不如预期,她便会感到付出打了水漂。怒气上头,免不了斥责孩子。成倍的压力一度让孩子厌学,“上补习班像上刑场,每天上学都是拉锯战,在小区门口大哭,不愿意上校车”。
林芸还患有严重的腰突,前年腰突发作,在床上躺了半年,暴瘦十斤,差点抑郁。去年冬天,女儿又得了支原
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